1、据考证,中国古代的三秋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时间。最早见于诗经,《诗·王风·采葛》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也就是说最早的三秋指的是时间九个月。另见晋·陆机《挽歌》:“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在这些著述中一秋则代指一年,三秋指三年。

2、二是指时令。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北周的庾信在《至仁山铭》云:“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唐朝诗人白行简在《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中曰:“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3、三是特指秋收、秋耕、秋种,一般用在特殊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