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唐代]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一作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及注释译文琴声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又夹杂着嗔怪之声。忽地一下琴声变得高亢雄壮,好似勇士骑马奔赴战场杀敌擒王。一会又又由刚转柔,好似浮云、柳絮漂浮不定,在这广阔天地之间悠悠扬扬。蓦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登攀时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势后一落千丈还有余。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还是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

自从颖师开始弹琴,就被其琴声所深深感动,起坐不安。眼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浸湿了衣襟,只能伸手制止,不愿再听。颖师确实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鉴赏唐人音乐诗较着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怪不得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诗人首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然后诗人又写了音乐效果,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说明音乐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画为效果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的描写又反证了形象的刻画的真实可信,二者各尽其妙,交互为用,相得益彰。

故事一千多年前,在中国的唐朝,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韩愈是唐代着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开始的时候琴音柔和细弱,婉转轻盈,像一对年轻的少男少女在静悄悄地温柔细语,倾诉彼此心里的爱慕之情。韩愈听得十分愉悦,像是听到了一首美丽的情诗。突然琴声激昂高亢,像是万马奔腾,勇士们奔赴沙场,刹时间刀剑齐鸣,悲壮惨烈。韩愈为之精神震奋不已,好像自己也在战场厮杀。一会儿琴声又悠扬飘逸,像柳絮轻场,随风飘忽,在蓝天白云下自由飞舞。韩愈也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飘上了太空。

创作背景此篇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唐代着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