亶父,是周朝的始祖,周文王的祖父。
他开始带着他的人民居住在邠地。当时,北方的狄人攻打他,他送去了皮裘和丝绸等珍贵的货物,狄人不接受,他就把部落的猎犬和战马送去做求和的礼物,但狄人仍然进攻不止,他们要的是邠地。亶父面对他的子民们,陈志地说:“和人的哥哥一起居住而让他的弟弟被害,和人的父亲居住而让他的儿子被害,我实在不愿意这样,你们都勉力去自己求生存吧!”人们都看着他,没有人行动,他又说:“做我的臣子和做狄人的臣民都一样是臣民,有什么不同?而且,我听别人说不要为了养人的土地去杀害所养德人民。我决定,你们自己去求生存吧!”说完,亶父就拄着拐杖离开了邠地。老百姓都追随他,他们拿上自己所有的财产,跟在他身后。后来,在岐山,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国家。亶父之所以建立新的国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尊重生命的本体,即珍惜每一个臣民的生命。这和商纣统治时期形成鲜明的对比,商纣的残酷无道,人伦颠倒,造成了人心惶恐不安,生命得不到重视。“得人心者,得天下”,亶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地提出了生命生存权利的不可侵犯,这在当时是很震撼人心的。这种观念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可,所以,周朝的文明建制取代残暴的商纣是历史的必然。庄子说:“像亶父这样,可以说是真的能珍惜生命的啊。”庄子在这里谈的是做人君对生命的珍惜——这在庄子认为无疑是生命的真智慧。这与现代社会动辄以战争相威胁、兵戈相加的统治者相比,庄子肯定的岂止一个亶父;他所讥讽的,又岂止岂止还是古代的狄人。庄子和老子统属古代道家,他们注重的是“养神以达生”,即,现世生命与自然万物相顺应。中国古代文化,无论道家还是儒家,无不带有注重现实世界、现实人生的共同特点,换句话说,他们肯定的都是现世生命。儒学的中心是“仁”。《中庸》说:“仁者,人也。”庄子则更注重纯粹生命的珍贵,即,生命不应是为追求功名利禄的行尸走肉,不应是为权势所奴役的工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