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沿革1950年4月6日昆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武定专署,县政府驻如安街12号。
全县分为6个区,今官渡区属县之一、二、三、四区。区设区公所,乡镇袭旧。1950年8月30日,昆明县由武定专署划归昆明市领导,县辖区建制因之。区下设乡,今区境内有54乡(“土地改革”时划为79乡)。1951年3月,为适应土地改革,昆明市将9个乡划入昆明县。1953年7月,撤昆明县建制,并入昆明市。市府在区境置五、六、七个区。1956年改称官渡区(五区)、板桥区(六区)、龙泉区(七区)。1956年10月1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市之第五、第六两区合并置官渡区建制,治所驻官渡秀英村土主庙内;七区仍为龙泉区,治所先驻波罗村,后迁龙头街。1958年又将划入城区的7个乡分别划归官渡区,龙泉区。12月21日,撤龙泉区建制,并入官渡区。1959年2月,区治由官渡镇迁驻关上。1960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小哨片区(小哨种畜场属集体的7个生产大队)由嵩明县成建制划归官渡区。1962年9月,昆明市国营一农场、二农场、三农场的部分生产大队划归官渡区,分别成立联盟公社、金马公社、矣六公社。1980年1月,撤销区革委街道革委会,分别建立关上、茨坝、小坝三个街道办事处;1981年3月,新置牛街庄街道办事处,均以驻地命名。1981年前后,各公社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名称。
6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区人民政府。1982年金马公社东华大队建制撤销。全区大队仍为135个。1984年2月进行机构改革,将15个公社改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农村)办事处。前135个大队部分合并后为122个乡(小乡),其中12个彝族乡。各乡设乡人民政府。合并的大队为:义路并入羊甫,时家湾并入云溪,织布营并入珥琮,土桥并入星东,麻苴并入普照,白马、罗丰并入金星,清泉并入云波,宝丰、谷丰并入宝云,水箐并入中坝,罗索坡并入北仓,秀英和螺峰合并改名官渡。1988年1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将15个农村办事处和4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改为9镇8乡。原办事处下设的122个小乡改为办事处,办事处下设536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增为12个:
1、划出前金马办事处的五里、关上两个乡和原前卫办事处的双桥、日新两个乡新置关上镇;2划出前龙泉办事处的和平、花鱼沟两个乡新置茨坝镇;3原龙泉、联盟、金马、前卫、大板桥5个办事处改为镇;4云溪办事处改为小板桥镇,先锋办事处改为官渡镇;5双哨、小河、小哨、双龙、福海、矣六、六甲7个办事处改为乡,阿拉办事处改为彝族乡;6市二农场的青龙大队、市三农场的塔密大队改为办事处。1993年全区辖27个居委会。1995年,官渡区面积1025平方千米,辖9个镇、8个乡:关上镇、茨坝镇、龙泉镇、联盟镇、金马镇、大板桥镇、小板桥镇、官渡镇、前卫镇、矣六乡、六甲乡、小河乡、小哨乡、双龙乡、福海乡、双哨乡、阿拉彝族乡,122个农村办事处。区府驻关上镇。
2004年区划调整前,官渡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3千米。面积1025平方千米。东邻宜良县,南与呈贡县接壤,北与嵩明县交界,西北与西山区相连。
2004年6月3日,官渡区辖关上、金马、东站、太和4个街道办事处,大板桥、小板桥、官渡3个镇,小哨、矣六、六甲3个乡和阿拉彝族乡。区划调整后,面积552.21平方千米土地,城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千米,辖4街3镇4乡。
2006年1月12日,撤销小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板桥镇,镇政府驻原大板桥镇政府驻地。同年4月17日,撤销官渡镇和小板桥镇,分别设立各自的街道办事处。
2007年,撤销矣六乡、六甲乡、大板桥镇,分别设立大板桥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
2010年1月,阿拉彝族乡撤销,设立阿拉街道办事处,乃由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辖区截止2011年,官渡区辖10个街道:关上街道、太和街道、吴井街道、金马街道、小板桥街道、官渡街道、大板桥街道、阿拉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1个空港经济区,101个居民委员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