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是在什么时候,具体地点在哪里写下的这首诗词?

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其‘’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观沧海》一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共四章)中的第一章。

录诗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为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亲率大军赴辽西远征乌桓,回途中所作。

曹操夏五月出兵,七月出卢龙塞(今喜峰口) 经白檀(今河北省宽城县)、平冈(今河北省平泉县〕,直扑乌桓首领蹋顿的大本营,一举消灭了乌桓的主力,这时已经九月了。

而后从柳城回军,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登高望远,面临波涛汹涌之渤海,顿时思绪万千,有感而发所作。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用质朴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读其诗如见其人。

这首诗气势雄浑,想象丰富,是诗歌中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

具体写作地点是:一说是,《汉书-地理志》所载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西南之大碣石山(汉末还在陆上,六朝时代已经沉陷到海面以下)。

另一说是,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西北的碣石山(今距海已稍远,汉末时情况可能不同)。

以上两种说法均出自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注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是曹操北征乌丸班师回朝的时候,路过渤海边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感于自身的经历,情景交融,即兴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