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媛生于古称溪州的湖南省湘西永顺县,土家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企事业普通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创造学会会员,汕头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杨崇媛从教31年来,从溪州大山到潮汕平原韩江河畔,杨崇媛情系教育,情系学校,情系师生,无私奉献,痴心不改。她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部级劳模、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徐特立教育奖、2005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汕头市优秀校长、汕头市劳动模范、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汕头市名校长。她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新闻人物”。《了望》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当代》等媒体报道过她的事迹,称她为“妈妈教师”、“猛洞河畔的启明星”、“跨世纪的女校长”等。中央电视台还以她为原型拍摄过《猛洞河》上下集电视剧。北京京剧院以他为原型上演了题为《黄荆树》的京剧,湖南电视台还录制了《杨校长》、《爱的奉献》等专题片讴歌她奉献、育人、创业的精神。2002年,《广东教育》记者在该刊以《澄海的骄傲》为题,《汕头特区晚报》记者在该报以《满目桃李映春晖》为题,对她领导的澄海实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予以热情洋溢的推介。2004年,《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对她五年办出“省一级”学校给予了肯定报道。2005年5月,《汕头都市报》记者以《湘西女校长来汕头续写传奇》为题,讲述了她来汕的创业故事是“汕头精神”中“海纳百川”最好的注解。
杨崇媛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校长。早在担任湖南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校长时,她就曾以一个校名和县教育局拨给的2000元开办费起步,仅六年时间,便创办出一所“在湘西自治州有示范性,在湖南省有发言权,在全国有影响”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正是这个奇迹吸引了澄海市教育局领导,在他们几进湖南“三顾茅庐”的真诚感召下,1998年8月,杨崇媛终于走出了湘西大山,来到潮汕平原,在澄海迎接新的挑战,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创办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
办学之初杨崇媛便把自己在永顺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经验、思想整理升华,响亮提出了“以养成教育为奠基石,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办学理念,倡导“严、全、特、勤、实”的校训要求,面对重重困难,她坚定不移,决不动摇。学校首届招生只有378名。当时学校周围满是积水和杂草,十分荒凉,学校内只有半幢5层的教学楼和一幢学生宿舍楼,不少家长目睹此景后,对学校前途抱怀疑态度,有的报了名又退了。但杨崇媛既没有气馁,也没有退却,她以拓荒者的胆魄和意志,顶烈日冒酷暑,艰苦奋斗,以校为家,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不知疲倦地开垦着新的校园,那些日子,每天晚上杨校长宿舍的灯常常是彻夜不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到六年这所新办学校从硬件到软件就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学生数从办学初的378人增至目前的4180人,教师由原来的38人增至现在的215人,学校占地面积经“四次征地”、“四次规划”、“四次基建”,从20010平方米扩大到72129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从4400平方米猛增至46497平方米,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全而标准,且拥有在粤东地区堪称一流的塑胶跑道田径场、艺体馆、天文台、地理室、历史室、电脑室、生物园等,由于创新办学体制,学校创办以来,在财政不拨款的情况下,累计为国家增资9000多万。学校周边的房地产迅猛增值,由原来的700多一平方无人问津,到现在1600——2000多一平方供不应求,周边的地皮也被房地产商抢购一空,原本处处杂草的土地上,幢幢商品房平地而起,澄海新区焕然一新,开发商卖房的优势,打出的第一条:“可就读澄海实验学校小学部”都不径相同。买房的户主的心声也大致一样:我们以能将孩子送进实验学校就读为荣,只要孩子能进学校读书,我们宁愿先交定金。土地卖出去了,房子卖出去了,由于有了实验学校,才带动了一方繁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澄海经济的发展。这所学校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关键之处还是杨崇媛的办学理念在真正造就着一代新人。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是日积月累养成的结果。办学以来学校把规范的养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杨崇媛根据澄海社会、家庭、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在开学伊始就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概括成守时作息、朴素节俭、讲究卫生、文明大方、礼貌谦让、遵纪守法、生活自理、坚持锻炼,一共8条32字,写进学校管理制度。为了让养成教育深入人心,杨崇媛明确指出一要注重科学依据,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遵循一条规律,明确一个道理,依据一个原则。”二要彰显人本精神,突出“四种指导”,包括知行统一的指导,开展活动中的指导,老生对新生的指导,对“失范”者矫正的指导。三要建设班主任、值日生、内宿指导员三支队伍,落实育人管理。四要构建育人网络,重视优化校园环境配合,注意心理疏导配合,促使家长配合,开展社会实践配合,加上自我评价、自我完善配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她率先垂范不管大会、小会她总第一个到场,每天清晨亲自带领师生们环学校四周长跑,从不间断,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规范的养成教育改变了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陋习,克服了讲攀比,慕虚荣等不良心态,不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养成了自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小欧同学,仗着父母是服装厂的大款,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每天由父亲开着小车接送,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竟连衣裤都不会穿,更不知饭菜是怎么弄熟的,是地地道道新时代的贾宝玉。有一天父亲去汕头进布料忘记按时接他回家,眼看放学回家的同学一个个都走完了,校门口留下他一人。父亲突然想起忘了接儿子,便打电话叫自家厂里工人去学校接他。这位工人踩着自行车气喘嘘嘘的来到学校,小欧大声埋怨这位工人:“我家几辆小车你不开,你踩着这玩艺儿来接我,我能坐吗?滚远点……”这位工人气的直咬牙,但又不敢得罪小主人,端老板的碗服人管嘛。其实他不会开小车,只会“开”自行车,有什么办法呢?这位工人满含委屈的热泪走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杨校长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的班主任象教3岁幼儿一样从穿衣直到吃饭、洗澡……样样教他从头学起,晚上还要给他盖被子。在杨校长和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在周围良好环境的影响下,他初步意识到自我劳动的重要性,衣服学会洗了,吃饭也不挑剔了,由一个靠别人照顾12年的孩子转变成会照顾别人的孩子了。由于他的感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写出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老师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大大激发了小欧求知的自信心,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据他妈妈后来回忆说,有次回家,看见妈妈睡在床上,便关切地问妈妈是否吃饭了,妈妈告诉他还没吃饭时,小欧亲自下厨给妈妈打了一碗荷包蛋,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请妈妈来吃,妈妈端起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做好的面条津津有味地吃着,味道虽然有点咸,但妈妈觉得比吃山珍海味还要好吃的多,顿时流出了热泪。小欧给妈妈擦着泪水问:“妈妈,我做的不好吃吗?”妈妈忙摇头直说好吃、好吃。小欧又问妈妈为什么哭呢?妈妈告诉小欧说是高兴的眼泪。他还对妈妈说:“我们同学个个都会做事,我看见厨房阿姨、叔叔煮饭、煮菜我就学会了。”他还告诉妈妈家里人能吃多少就煮多少,不能象以前那样煮太多,吃不完就倒掉,浪费是很不好的。妈妈激动地把儿子搂在怀里,热泪滴在启瑞的脸上。据说小欧还找到以前接他被自己骂了一顿的工人叔叔道歉,请他原谅自己那时的不懂事,这位工人为此也感慨万千。还有一个小黄学生星期天去汕头办事,同车旅客要把果皮纸屑往车外扔,她马上制止说:“我们学校老师教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外出时垃圾要用袋子装起来扔进垃圾箱里去。叔叔阿姨如果你们忘了带袋子,我这里有一个送给你们。”这一举动令同车的大人十分感动和无地自容。据问卷调查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家长的满意率高达98%。在杨崇媛的日记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道德的收获;当你播下道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杨崇媛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做到了。
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需要寻求最佳突破口。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之后,就产生“内化”、“迁移”效应,其它方面也会“水涨船高”。杨崇媛找准了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发挥学生智力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强化兴趣特长教育计划,为造就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已经开设了舞蹈、声乐、管乐、民乐、美术、书法、武术、篮球、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训练、数学奥赛、潮汕文化、寻找历史、身边的生物、关心家园等30多个课外兴趣特长班。全校100%的学生都参加了一门以上的兴趣特长活动。为保证特长课程学时,杨崇媛“标新立异”,她在学校总课程表上设置了“兴趣特长”这门特殊的课程。缺教师调!她从各地“挖”人,专兼结合,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兴趣特长课教师队伍,这些老师个个身怀绝技,有不少人曾在省级或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缺教材,编!她和老师们一起编写了《铜管乐基础训练》、《舞蹈基本训练》、《青少年合唱训练》、《少儿萧笛基础训练》、《水墨童趣》、《趣味版画》、《美术系统训练》、《怎样写好隶书》、《书法楷书训练》。《武术入门》、《田径》、《澄海——我的家乡》、《爱我潮汕》等20多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兴趣特长课校本教材。缺场地建!她号召老师们艰苦创业,用节约出来的钱建场地,目前学校各种兴趣活动室与正常教学教室之比为1.6:1;缺时间,挤!她要求老师提高课堂效益,不布置课外作业。学校每天安排早上6:25至7:10,下午4:25至5:10为兴趣特长课时间。通过这样学生进入了一个个新奇美妙的世界,感受到校园的多彩,体验到创造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即使原来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兴趣特长的培养,认识到自我的一技之长和聪明才智的潜能,增强学好文化知识的信心,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各科成绩得到迅速提高。曾获全国初二英语竞赛特等奖的黄荣妍同学既是学习尖子,又是学校铜管乐队的长号高手,获得一等奖的王晓珊同学还是校学生广播站站长和校业余摄影组成员,今年以高分考取汕头市金山中学的陈婉琳同学既是声乐特长班的学生又曾多次被邀主持区性大型演出。实践证明:杨崇媛提出的“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已明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实验学校有别于普通学校的又一特色,且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目前学校承担的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三级课题“艺术兴趣活动规范化教学实验”课题经过四年的研究实践,正处于结题阶段,得到莅校考察的出席全国农村艺术教育研讨会的专家、领导们的好评。
课堂教学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的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渠道。杨崇媛带领全校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改革。她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老师的教育观念,给予这支新生军新型“装备”。她要求教师必须由以往的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以“省时、启智、轻负、高效”作为教学目标,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明确素质教育是用教育手段在生活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上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予积极影响,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杨崇媛还提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口号,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老师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每授新课之前,教师针对性的布置预习。上课时根据预习的结果让学生讨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呈现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局面。通过学生主体思维的求知,加上教师高度概括总结课堂及时消化,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迅速提高、培优转差成效显著。2002年秋季,当全省还有很多地区不知道新课程改革为何物时,澄海实验学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接到了澄海区教育局将其确定为省级新课程实验区级监测点学校的任务。凭着一腔斗志,面对巨大的压力,2002年9月1日开学这天,杨崇媛在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上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号召:“让我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从此拉开了该校实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帷幕。三年来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新教学目标,坚持做好三件事。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和要求,逐渐形成了各教研组每周举行一场专题学习研讨会的制度。二是向社会、家庭作宣传活动,及时把课改的理念、方法和推进过程向家长作介绍,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意见传达到各个家庭中。三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动向,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活动情况。许多家长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原来一刀切反对孩子上网到积极支持他们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教得好”转向“学得好”,新课改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操作模仿的样式,他们就依靠校本教研,遵循教学反思,同伴帮助和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规律,请进来、走出去、自己创。杨崇媛亲自向老师们开设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素质》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六项原则》等讲座。同时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一方面大胆先行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推出校性、区性公开课,征集评价意见。一方面向学生发出教学反馈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意见;一方面组织学生、老师召开教学恳谈会,逐渐使课堂教学从“乱”向“治”转化。如英语、语文科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数学、物理课后5分钟心得交流,历史、生物、地理课后5分钟知识延伸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曾有一名学生,每天晚上按学校要求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他父亲每晚回家时都发现孩子早已上床熟睡了,觉得很奇怪。因为孩子过去在别的学校读书时,晚上常常做功课到深夜,有时甚至趴在桌上就睡着了……因此这位父亲怀着不可名状的心理,跑去学校质问杨校长。杨校长笑着找来那名学生各科的作业本。看到儿子的作业写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各门成绩皆为优秀,学习比以前大有长进时,孩子的父亲这才感觉刚才不该对杨校长发脾气,带着歉意的微笑离开了校长室。
杨崇媛不仅治校有方,而且自身教育科研能力强,2002年8月,她参加广东省电教馆组织的教学软件开发,并担任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投影片主编工作。1995年12月,她主持的“注重个性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教改实验课题荣获湖南省教改成果三等奖。2003年10月14日由她主持的“小学语文考试改革”汕头市立项课题通过了专家组鉴定正式结题,并于2003年9月荣获广东省第四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于2004年12月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该课题走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前沿,被区教研室认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并在新学年《教研工作意见》中要求全区中、小学语文等学科要借鉴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开展有关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她主持的部级课题“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验正处研究阶段。2005年4月由她主持的“以养成教育为基石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她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刊载在《广东教育》、《湖南教育》等杂志上。杨崇媛一贯坚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都在100节以上,并积极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言传身教,在她的培养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在她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市、区教育局的有关专家听了青年教师陈老师的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老师却动情地说:“成绩的取得有我的一半,更有杨校长的一半。”面对青年教师有急躁情绪,缺乏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她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给他们毫不保留地介绍自己教书育人的方法,很多老师都说:“从杨校长那里学到了教书育人的真功夫。”她向教师提出要有六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她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20个字:严而有恒,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情。这些也是杨校长从教三十年的真实写照。
春华秋实。在杨崇媛的领导下,澄海实验学校走向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办学至今学生巩固率为100%;参加艺体等兴趣活动课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数的100%;重点高中录取率(含第二批录取)达到90%,升上高一级学校学生占99%。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科及艺体竞赛,先后有一大批学生荣获全国特等、一、二、三等奖及省、市级奖励。学生有10人考上免费赴新加坡留学,8人获潮汕星河奖,集体获潮汕星河奖一项,其中黄芃芃同学荣获潮汕星河奖学业一等奖。学校荣获省、市级集体荣誉50多项,教师先后有200多人次荣获各级各类奖励。目前该校以办学严谨、负责,学生规范、有礼、多才、多艺、乐学、会学而备受广大家长及各界有识之士称道,办学效益日益显著。仅仅五年学校便完成“三级跳”:2001年8月被评为澄海市一级学校;2002年6月被评为汕头市一级学校;2004年1月,又晋升广东省一级学校,并得到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组专家“是汕头市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示范性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高度评价。他们说:“澄海实验学校经过风雨五年创业路,全校师生不负人民的重托和厚望,给汕头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相信:在杨崇媛校长的领导下,明天的澄海实验学校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回想初到澄海时,曾有不少家长拦住杨校长问:你这样办学,能保证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杨崇媛淡淡一笑,从容地说,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们打基础,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终身受益。几年后当她随意走进一家理发店时,素不相识的女理发师竟主动向前热情地向她打招呼,说自己的女儿原来很懒,到了实验学校后变化非常大,不仅能勤快地帮做家务,还天天早晨轻手轻脚的起床练武术。还有一位家长说,他原来只打算把孩子送进实验学校混张初中文凭了事,没想到孩子不仅以优异成绩顺利考上重点高中,而且还练出了一手好书法,更令他得意的是,当初为孩子读书方便在学校附近买下的一套商品房,如今竟也增值了一倍。去年六月及今年四月,新加坡淡马锡学校的校长和主任先后两次来到实验学校,她们说就冲着杨校长的为人和名气来的,并希望学校能为她们送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特别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今年我校中考再创辉煌,在汕头市76511考生中,我校参加考试724人,占全市考生的0.95%。总分800分以上我校17人,占全市63人的27%;全市前五名中,我校占3人,张梓琪同学以829分获得全市第一名,谢磊、金哲楠同学以818分并列全市第五名。今年我校考生中:上金山中学计划生分数线(791分)共47人,占全区(60人)的78.3%;上澄海中学计划生分数线(736分)共330人,占全区(700人)的47.1%,占我校考生的45.6%;上区重点学校计划生分数线(675分)559人,占我校考生的77.2%。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澄海中学录取的体育类考生有3人;艺术类考生上重点学校录取分数共9人。面对成绩,不善交际的杨校长笑了,她从心底里为学校的成功而自豪。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许有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样的事实:深圳、汕头好几所有规模的民办学校许以高薪请杨校长过去任职,杨崇媛都婉言谢绝:既然我来到澄海,我就得对给予我莫大信任和支持的澄海领导和人民负责,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能离开这里。人的一生是要有所追求的,在这里所做的、所得到的我都无怨无悔。
杨崇媛这位貌似娇小的优秀女性,在她的办学中真正实现了既高分又高能的和谐与统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渗透着杨校长的心血,对教师、学生她更是倾注了无限的爱。从大山深处到平原海滨的她,虽然只身拼搏在异乡,却没有孤独感,因为事业在她心中,孩子们在她心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