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

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宋代叫“王店”,并改灵池县为灵泉县;王店为灵泉县治地(《太平寰宇记》)。

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

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

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四川郡县志》)。

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沿用至今。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

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

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

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